关于贯彻落实《军服管理条例》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8:56:46   浏览:81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贯彻落实《军服管理条例》的通知

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总参谋部等


关于贯彻落实《军服管理条例》的通知

后需物油[2009]3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各军区、各军兵种、总装备部司令部、政治部、联(后)勤部,军事科学院政治部、院务部,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政治部、校务部:

  《军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军服管理的行政性法规,是新形势下依法实施军服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充分认清颁布《条例》的重大意义

  军服是军队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军人身份的重要标志,是国威军威的重要象征。《条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胡总书记关于加强军服管理的决策指示,立足国情军情,借鉴外国外军经验,严格规范军服生产、运输和穿着使用等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条例》的发布施行,对于加强和规范军服管理,切实解决非法生产、销售、穿着、使用军服的问题,维护军服的专用性和严肃性,维护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颁布《条例》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精神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依法治国、从严治军的方针,《条例》针对当前军服管理存在的问题,坚持从严管理、突出重点、便于执行的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从严管理现行军服。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装备的军服,特别是07式军服,必须坚决管住管好。同时规定,禁止使用解放军曾经装备的制式服装从事经营活动。二是突出打击重点。非法生产和销售军服是造成社会上滥穿军服的源头,《条例》把非法生产、销售军服的行为作为打击重点,加大处罚力度,体现了加强军服管理必须从源头着手的内在要求。三是便于操作执行。《条例》明确了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在军服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规范了部门之间工作街接配合的步骤要求,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和标准,便于有效执法。各单位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精神,为贯彻落实奠定扎实基础。

  三、建立贯彻落实《条例》的协调机构

  在军队总部和国家机关成立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部门组成的贯彻落实《条例》军地协调小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搞好协调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各大军区建立机关协调机构,负责战区内《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各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与所在省、地(市)、县(区)公安、工商机关应分别建立军地协调机构,负责本地区《条例》落实工作。

  四、广泛深入开展《条例》的宜传教育

  宜传教育是贯彻落实《条例》的基础。要对《条例》的宣传教育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一方面,各执法部门要组织好本系统的学习教育。要结合工作实际,将《条例》学习纳入本系统业务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搞好学习教育,使执法人员充分理解颁布《条例》的意义,准确把握其基本精神和各项规定,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组织好面向社会和部队官兵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了解《条例》基本要求,自觉遵守各项规定,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军服管理工作。要把《条例》的宣传教育纳入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和法制教育中,纳入相关的培训教材中,建立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五、依据《条例》规范军服管理工作

  各部门要依据《条例》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制订规范军服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要按照职责分工,定期组织军地联合执法行动,并不断总结经验,研究特点规律,建立长效机制。要创新管理办法,增强管控力度,建立正规有序的军服管理秩序。要引入激励机制,对军服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军地协调小组将于2009年6月份,在军服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组织军地联合专项整治试点,下半年部署在全国范围开展军地联合专项整治行动

  附件:贯彻落实《军服管理条例》军地协调小组制度

                      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

                          总后勤部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九日

  

附件

  贯彻落实《军服管理条例》

  军地协调小组工作制度

  为加强对《军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建立贯彻落实《条例》军地协调小组,并制定工作制度

  一、机构设置

  组 长:总参军务部领导

  副组长: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分管领导

  组 员:各成员单位司局级分管领导

  成员单位:总参军务部队务局,总政宣传部宣传局、保卫部刑侦局,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被装局,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国家工商总局竞争执法局。

  军地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被装局领导担任,每个成员单位设一名联络员,负责协调联络工作。

  二、职责分工

  (一)军地协调小组职责

  统筹分析形势任务,建立健全贯彻落实《条例》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条例》宣传教育;组织部署军服管理联合整治行动;指导督促各军区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协调机构工作;及时通报重要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定期组织表彰活动

  (二)军地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

  及时通报军服管理有关情况,促进各部门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协调解决跨部门军服管理问题;向协调小组提出工作建议,完成协调小组交办事项。

  (三)各部门职责

  军务部门:组织指导警备执勤人员对非法穿着军服的行为进行检查、纠察;会同有关部门,对违反《条例》的其他行为进行检查、纠察;对严重违反《条例》和抗拒执法的地方人员,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宣传部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条例》的主要精神和执法工作,增强企业事业单位和军地人员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保卫部门:搜集分析涉军服违法犯罪活动信息动态,组织查处军队人员涉军服违法犯罪案件;协调办理跨军地、跨军区级单位的涉军服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武器在打击涉军服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作用。

  军需部门:负责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向工商总局通报军服生产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负责军服承制企业名录管理;指导对军服、军服仿制品的鉴定。

  公安部门:组织查处穿着军服或者军服仿制品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对违反《条例》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抗拒执法的地方人员依法给予处罚;对严重违反《条例》的军队人员,移交军队有关部门处理。

  工商部门:组织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军服和军服仿制品,使用军服从事经营活动,非法转让军服生产合同或技术规范等违反《条例》的行为。

  各成员单位应当及时将重要情况通报军地协调小组办公室和有关职能部门。

  三、工作规则和要求

  协调小组通常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协调小组办公室通常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因工作需要和各成员单位要求,可以临时召开协调小组或协调小组办公室会议.协调小组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有关单位落实。

  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横向联动、纵向一致的管理合力,促进《条例》贯彻落实。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土地闲置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


印发《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土地闲置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惠府〔2010〕10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土地闲置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业经十届12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七日


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土地闲置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闲置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盘活存量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省政府《关于加强非农业建设闲置土地管理的通知》(粤府〔1998〕72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规划区范围内土地闲置费的征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惠城区规划区范围内土地闲置费征收工作,仲恺高新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仲恺高新区规划区范围内土地闲置费征收工作。物价、财政、城乡规划、房产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配合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闲置土地: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超过出让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二)土地平整或“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道路和地面平整)工程完成后,中止建设满一年的;
  (三)出让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的,自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颁发(含暂扣)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四)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不含地价),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五条 属下列情形的,不纳入征收土地闲置费范围:
  (一)土地使用者已按合同约定付清地价款后,由于政府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土地使用者提供相关政府部门的文件资料或出具确认证明,经国土资源部门报同级政府审定后同意延长动工开发日期的;
  (二)在本办法实施之日前已转让给新的用地者并依法完善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的(或已经市土地交易中心公开交易的),原用地者造成的土地闲置不再计征土地闲置费;
  (三)因不可抗力的原因,经土地使用者申请,市、县(区)政府批准土地使用者延长动工开发日期或暂停建设的;
  (四)被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六条 土地闲置费征收基数按以下方式确定:
  (一)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的用地,以原合同地价作为土地闲置费征收基数;
  (二)本条上款以外方式的用地以政府公布基准地价作为土地闲置费征收基数;未规定基准地价的用地类型,以确定为闲置土地时的土地评估价为土地闲置费征收基数。
  第七条 土地闲置费按月计征,房地产开发、商业等经营性用地每月土地闲置费征收额为征收基数的1%;工业用地每月土地闲置费征收额为征收基数的0.8%,其他用地每月土地闲置费征收额为征收基数的0.4%。
  每宗地块累计征收土地闲置费总额不超过征收基数的20%。
  第八条 土地闲置费按下列程序征收:
  (一)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认定闲置土地后,向土地使用者送达《闲置土地认定通知书》;
  (二) 土地闲置费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确认的土地闲置费缴交金额,按月缴交。起征日期如下:
  1.超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其起征之日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届满之次日;
  2.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期限的,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其起征之日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满一年之次日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一年之次日;
  3.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政府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建设用地,其起征之日为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之次日;
  4.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转让或法院裁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起征之日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满一年之次日;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国土资源部门确认土地使用者每月应缴纳的土地闲置费金额和起征日期后,向土地使用者开具《缴纳土地闲置费通知书》;不能直接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5日后,即视为送达。
  (三)土地使用者持《缴纳土地闲置费通知书》到指定的代收银行网点办理缴款手续。
  (四)土地闲置费计征区间止于经土地使用者申请,并经国土资源部门认定动工之日。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门应向当地物价部门申领《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规定的收费票据。
 第十条 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缴纳土地闲置费通知书》规定的期限缴纳土地闲置费。逾期不缴纳的,从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土地闲置费总额0.3%的滞纳金,停止办理该土地使用者所有用地、办证手续,并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该土地使用者承担。
 第十一条 国土资源部门应将《闲置土地认定通知书》同时抄送同级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房产部门备案,在国土资源部门对该地实施处置前,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房产部门不得办理该地块的规划报建、房屋销售等手续。
  第十二条 土地闲置费委托银行代收,收费收入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土地闲置费按规定比例上缴省财政后,在留成使用的部分中,由财政部门核拨2%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征收管理费(含由财政部门负责印制的有关票据的印制费用)。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之前我市土地闲置费征收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有效期5年。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办法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办法


颁布单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20011222

实施日期:20020301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1号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办法

(2001年12月22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办理会计事务,必须依照《会计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和本办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和本办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并组织实施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
  (二)对会计核算单位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对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实施监管;
  (三)考核确认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核发从业资格证书;
  (四)对会计中介机构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
  (五)组织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和本办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所在单位给予奖励。
第二章 会计核算
第六条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起止日期与公历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止日期相同。
  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八条 各单位办理会计核算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对财务状况或者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二)如实记录依法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过程和结果;
  (三)保持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四)涉及款项、财物的收付和记录的会计事项,应当由经办人员、验收人员(或者证明人)签名,经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并签名后,送交会计人员办理;
  (五)按照会计期间及时与金融机构核对账目;
  (六)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九条 办理《会计法》第十条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原始凭证应当具备下列内容:
  (一)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
  (二)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
  (三)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四)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五)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六)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内容。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应当盖有填制单位的印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应当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自制原始凭证应当有经办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应当加盖本单位印章。
第十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并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应当具备下列内容:
  (一)填制凭证日期、凭证编号、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二)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
  (三)填制凭证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四)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内容。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于机制记账凭证,应当保证其数字准确、凭证真实;机制记账凭证应当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会计制度未设置的会计科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和使用,但不得影响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表的汇总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实行手工记账的,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当采用订本式账簿。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会计账簿由财政部门监管。单位使用的总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等会计账簿的格式由省财政部门规定。单位购买符合格式的账簿后,应当到当地财政部门加盖专用章。
  禁止违反《会计法》、本办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第十三条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使用的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并按规定于当期处理完毕。每一会计年度至少进行一次财产清查,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对清查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情况,会计人员应当在会计账簿上据实反映。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防止毁损、散失和泄密。
  前款所称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
第三章 会计监督
第十七条 财政部门依法对单位下列会计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否存在账外设账的行为;
  (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三)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四)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五)是否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或者委托代理记账;
  (六)是否依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七)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八)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否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规定的任职资格;
  (九)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其职责的规定,并经监督检查部门负责人批准。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有关证件。
  前款所列监督检查部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并将检查结论抄送给被检查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检查结论有错误的,应当立即改正。
  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作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履行本部门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以利用,不得重复查账。
  监督检查人员不得接受被检查单位任何形式的报酬、馈赠和招待,不得在被检查单位报销费用,不得刁难被检查单位和会计人员。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单位应当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第二十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发现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问题时,应当向单位负责人提出改进意见或者建议。
第二十一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会计制度规定的下列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一)以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二)伪造、变造、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
  (三)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四)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五)擅自开立账户;
  (六)违反《会计法》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会计事项。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前款所列的会计事项难以拒绝或者无权纠正的,应当向单位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请求处理;单位负责人应当自收到书面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处理决定;单位负责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处理或者处理错误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向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报告;前款所列的会计事项系单位负责人要求办理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直接向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本办法和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向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检举。收到检举的部门有权处理的,应当依法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收到检举的部门、负责处理的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不得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
第四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必要的会计工作岗位,配备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并配备专人负责本单位日常货币的收支和保管,及时向受委托代理记账机构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逐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财务监督。
第二十五条 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以下简称代理记账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
  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时,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并依法承担保密义务。
  委托人对代理记账机构在委托合同约定范围内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 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
  现金和有价证券必须由出纳人员经管。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在金融机构的预留印鉴不得由同一会计人员保管。
第二十七条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还应当取得由省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合格证书。
  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不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单位除外。
第二十八条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其他相关知识。
  各单位应当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
第二十九条 会计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方可取得中、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通过考试或者评审方可取得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及集体所有制企业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前款所述单位负责人的配偶、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不得担任本单位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配偶、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不得担任本单位的出纳。
第三十一条 单位被依法撤销或者合并、分立时,应当留有必要的会计人员,会同有关人员编制决算和列有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债权债务、实物资产等内容的移交清册,与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清交接手续。未移交的,不得离职。
第三十二条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将其账簿逐页登记、实物逐项登记,并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实行手工记账的单位使用的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未采用订本式账簿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单位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被检查单位有权拒绝检查。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并责令其退回所收受的钱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单位负责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提出的书面报告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处理或者处理错误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由财政部门责令停止会计代理记账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任用会计人员未实行回避制度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财政部门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15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1997年4月18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的《江西省会计管理条例》同时废止。